風險與安全管理存在內在的辯證關系。風險可以描述為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我們不妨把風險管理與安全管理理解為理論與實踐的側重關系。風險管理的目的可以理解為合理設置一個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使得系統總體利益最大化;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設法有效降低出現安全事件的概率,并設法將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失降至最低;風險管理最終結果是優化出一個合適的安全事件概率,安全管理的終極結果是安全事件零概率。
風險管理與安全管理相輔相成,是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修正理論,如此往復與提高的認識過程,是在認識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相關關系。相對于風險管理來說,安全管理具有實踐性與戰術性屬性。
以基本建設管理為例,安全、質量、進度和造價是基本建設的四大控制,其中安全是四大控制的基礎,安全不僅具有技術屬性,更具有社會與政治屬性。安全可以通過經濟合同的方式承包管理,但是安全管理的責任不能“以包代管”。雇兇殺人法律必究,安全事故行政追究,這些都取決于安全管理的特有屬性。廣義的看,質量、進度和造價,在特定條件下都可能轉化為安全問題,因此,在基本建設管理中,安全管理具有名符其實的基礎性地位。
安全管理的技術方面(動手能力),主要工作有專業培訓和完善的安措等。強調一種辯證的安全管理理念:亡羊補牢,越補越牢。丟了羊雖然很傷心(壞事),但是它促進了補牢,這樣就減少了再丟羊的風險(好事),如此往復,羊會越丟越少,牢會越補越牢。一般往往把“亡羊補牢”看成馬后炮,是貶義詞,但是在安全管理上,“亡羊補牢”是善于總結教訓的褒義詞。安全措施的不斷完善,一定是建立在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安全管理的行政方面(動嘴能力),主要工作是宣傳和教育,警鐘長鳴(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也強調一種辯證的安全管理理念:警鐘長鳴,不能避免一次偶然事故,但是可以有效降低出現一次偶然事故的概率。所以,安全工作必需警鐘長鳴。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安全管理不斷推進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等法制化管理目標發展,從企業管理辦法到行業規范,再到國家標準,法制化進程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克服了由于主要依賴于管理者自身素質高低的人治化管理的諸多弊端,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發生概率。法制化管理具有相對固定性,肯定性屬性,而人治化管理具有隨意性,隨機性屬性。兩者之間存在辯證關系,法制化規范了人治化管理,提高了人治化管理的綜合水平;反過來,人治化又可以理解為在管理中不斷汲取教訓與總結經驗的過程,繼而進一步推進法制化建設,兩者相互依存與促進。簡而言之,沒有人治化管理就沒有發展(實踐),沒有法制化建設就沒有科學(理論),歸根結底,提高人的素質與管理水平是安全管理根本目的。因此,積極推動法制化與制度化建設是有效提高管理者科學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
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信息化越來越成為科學化發展的基礎。為什么信息化能夠推動科學的穩定發展,其中具有迅速的信息反饋機制是推動正確決策的重要保證之一。安全管理系統受制于若干外部環境,風險不易預測與控制,系統具有相當的不穩定性,具有非肯定的隨機屬性。如果能夠建立一個具有(負)反饋機制的穩定風險管控體系,就有可能把安全問題經常處理于萌芽之中。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的風險安全管理中,無論是主動的和被動的,都在自覺不自覺的形成負反饋的管理實際,關鍵是建立這樣一種機制,形成這樣一種理念,建立一套科學分析方法,就會有更多的主動和自覺行為,系統的安全性就會得到有效提高。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海量信息和高度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之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達為管理者提供了科學決策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