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的相關規定,事故調查報告有嚴格的內容要求,是事故調查組經過現場勘查和調查取證,對事故經過進行復原,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對事故責任進行認定,并提出防范措施而形成的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書面材料,是對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等經驗教訓的總結。全文公開事故調查報告,就是將事故單位及事故現場等基本情況、事故經過、救援情況、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質、責任認定和處理建議以及防范措施等向全社會公布。
全文公開事故調查報告,由全社會審查事故報告是否合理合法,監督責任追究工作是否落實到位,對于提示和警醒各生產經營單位、監管部門盡職盡責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嚴格事故責任追究,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于進一步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事故調查報告的公開,導致事故影響的范圍不再局限于某個縣、市,省內外乃至全國、全世界的客戶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對于事故單位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企業想要健康發展,就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采取可靠措施強化主體責任落實,防止事故發生。
二是能夠促進各級政府、各有關監管部門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在追究事故單位的責任時,還應依法追究對安全生產事項負有審查批準和監督職責的行政部門的責任。公開事故調查報告,就等于把監管部門履行許可、審批和監督檢查等法定職責情況公布于眾,失職和瀆職等情況將無所遁形,從而促進各級政府和部門必須依法認真履行職責。
三是有助于讓安全生產工作擺脫地方保護主義束縛。很多地方政府領導“重發展、輕安全”,總是為企業各類違法行為說清、充當保護傘,默認、暗示或者明確要求企業要盡快將項目建成投產,造成“先上車、后買票”甚至“不買票”的安全生產尷尬局面,發生事故后卻又一推了之。公開事故調查報告,對于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處理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必須依法予以追究并追究到位,就必然會有效遏制地方保護行為。
四是促進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搞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各級安監部門是事故調查組的主要組成部門,其執法人員的素質和裝備配備情況,對于事故調查處理的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由于各級安監部門大多成立七、八年的時間,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技術相對落后,裝備配備不足,專業人員稀少,與其他老牌的執法部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全文公開事故調查報告,將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安全執法裝備、人員構成情況等擺在公眾面前,必定能促使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搞安全生產基礎建設。
五是促使安全生產執法人員必須從各方面提高素質。公開事故調查報告,面臨挑戰最多、壓力最大的就是安監執法人員,寫報告的能力要提高;調查處理事故的能力要提高:原因分析要準確、責任認定要清楚、處理建議要合理合法、防范措施要得當等等;執法服務意識要提高;對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掌握程度要提高;要依法開展執法檢查、執法檢查要到位、工作痕跡要保存完好;按程序執法、依法收集證據的意識和能力要提高。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責問甚至被依法追責。
六是能夠促進責任追究和防范措施的嚴格落實。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了,監管部門履職是否到位、事故責任者的責任追究是否到位、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適當和是否落實到位是社會各界最關注的問題。事故調查報告公開了,在接受社會各界全面監督的過程中,這些情況是否適當、是否到位一目了然。
同時,公開事故調查報告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安監部門的執法權威性,促進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的有效實施,加快事故結案。
面臨諸多挑戰,安監部門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政治理論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法律意識、服務意識和廉潔從政意識;提高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掌握程度;提高依法收集證據、按程序執法、填寫執法文書等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大安全生產執法裝備投入,引進專業人才。要認真、詳細制定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檢查計劃,做好痕跡管理。要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教育培訓,尤其要加強關于保護事故現場的宣傳和安全教育,確保從業人員在事故發生后,能夠采取妥善措施進行救援,防止破壞事故現場,給事故調查處理增加不必要的困難。
(黃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