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一家煉化企業催化裝置在對脫硫塔頂煙筒進行修補作業時發生燃燒,導致正在內部作業的4名工人喪生。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南京一家煉化企業在對脫硫脫硝系統煙筒也出現腐蝕穿孔,在外部進行修補時,煙筒內部所襯橡膠防腐層出現燃燒,由于煙筒抽力較大,又無從進行外部撲救,燃燒速度非常驚人,所幸無人員傷亡。
為什么裝置脫硫脫銷系統會頻繁出現安全事故呢?大家知道2014年12月31日是煉化企業承諾達標排放的最后期限。在這段時間內,各種煙氣脫硫脫銷工藝技術在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及沒有工業應用經驗的前提下相繼被應用。投用后效果參差不齊,設備、管線腐蝕問題頻出,大部分處于修修停停狀態。工藝不成熟,設備不過關,維修人員,管理人員對該系統的認知剛剛開始,沒有教訓可以汲取,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很不幸這家企業發生了群死事故。
經過了解得知這家企業的催化脫硫脫硝系統在2015年3月投用,其工藝技術由南京工程公司研發,投用后效果不很理想,沒有達到設計指標,2016年設計人員改變了捕集器的型式,材料也有不銹鋼改為PP(聚丙烯)材質,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或許是為了防腐,在塔內部布置非金屬易燃內構件,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巨大隱患。
該系統2016年3月改造完成,投用后效果比較理想,運行一個月后塔頂煙筒出現腐蝕穿孔,停工檢查發現不銹鋼復合層出現局部腐蝕,管理人員決定進行修補。修補工作從5月初開始,安全防范措施只是在煙筒底部鋪設了石棉布進行隔離,在煙道內部搭架子進行動火作業。沒有想到作業持續一個多月后,發生了著火事故。
或許施工人員并不知道下面是易燃的塑料材質,或許安全人員對這一風險識別不足,或許方案制定人員缺乏經驗,或許監火人也沒有想到塑料的捕集器會燃燒。也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缺乏經驗。
多年來按照石化系統的經驗,進塔作業只要內部空氣分析合格后,內部動火就基本安全無憂了,內部受限作業空間打隔斷更多的是為了防止掉落物體。
問題是設計人員在塔內部更換了易燃的內構件后,對于內部的動火作業風險給出提示了嗎?對于一向靠經驗干活的人來能夠意識到巨大的風險嗎?可以說在整個施工環節都沒有人充分認識到。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作業人員,甚至是設計人員。
這次血的教訓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視,這是用多條生命的代價換來的,但愿今后不發生雷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