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配套最齊全、產量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國,為石化行業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て髽I到世界原料的產地進行建廠布局,是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方式。”上周在河南鄭州召開的2016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會上,中國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為河南省化工企業提出了建議。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蘇東說,近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環保、安全、節能、搬遷、淘汰落后產能等壓力持續加大,成本要素不斷攀升,經濟效益下滑,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再也不能持續。因此,適應新常態,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實施“走出去”戰略,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
記者獲悉,2015年河南石油和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848億元,排在全國第六。但該省產業結構還是偏向基礎化工,“三烯”、“三苯”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缺乏,產業布局也不盡合理,沒有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帶動力的產業園區。為改變這一現狀,河南省支持與12個重點領域相關的各國企業來河南設立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和制造基地,支持這些領域引入全球戰略合作者,創新產業鏈條;支持省內化工、新能源、建材等優勢企業“走出去”與各國企業合作,促進互補互動,實現共享共贏。
“化學工業是沒有夕陽的行業。”趙俊貴認為,目前我國把石化行業確立為“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規劃的12大重點行業。因此,企業要認清石化工業梯度轉移是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規律,特別是東盟、印度、南非等都是未來非常有潛力的化工市場。
趙俊貴還提醒,石化行業企業“走出去”要注意幾點。第一,有些企業對目的地國家的國情、市場信息了解不夠,“走出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不少企業產品沒有標簽、英文印制不規范、標準不符合要求等。第二,國際化競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企業風險防控能力較弱,文化難以融合,甚至出現無序競爭。第三,技術支撐與創新能力不足。目前,國內企業在核心競爭優勢方面與知名跨國公司還存在差距。第四,國際化的人力資源儲備不足,技術標準難以和國際接軌。例如,不少民營企業家的語言都不過關,也舍不得在這方面進行投入。
參加對接會的一些化工企業代表建議,企業要“走出去”,必須有政府支持。政府可通過國內外專門的機構或行業協會,及時準確地向國內企業提供東道國的經濟動向、政策、投資環境等各類信息,幫助企業了解境外投資的操作程序和投資風險,協助企業解決境外投資中遇到的問題;盡快出臺境外投資保護法規,建立由對外投資前置審批、事后監管、投資促進、信息服務、法律和政策協調等多個體系構成的對外投資制度,并由政府主導談判在國外建立產能合作園區,實施集群式全產業鏈“走出去”。同時,政府應加大財稅、金融政策等支持力度,避免雙重征稅,減輕海外投資企業的納稅負擔;加快建立完善政府與金融等部門間的合作機制,盡快出臺國際產能合作、境外投資、產業轉移升級和集群發展等具體支持措施。
還有一些代表為,化工企業要改變以往高速擴張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創新為動力的中高速增長模式,把精確性、效率可靠性作為始終追求的發展目標;適時開發適合新需求的化工產品,要花力氣練內功,通過培養人才、技術創新等手段增強核心競爭力,為國際競爭增加籌碼。
“未來行業將出現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裝備制造服務化等發展趨勢,市場將進一步向東南亞和非洲拓展。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赴東南亞和非洲進行產業轉移,發展海外裝備機械市場。”河南義馬市化工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松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