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冬去春來,萬象更新。
春節前夕,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召開2023年度部門工作述職會,采取部門互評、領導點評的方式,總結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務。12個內設部門先后述職,協會黨政班子成員逐一點評。回顧過去,亮點頻閃,成果豐碩;展望未來,前程廣闊,催人奮進。
黨旗引領,筑造戰斗堡壘
2023年,中化協堅持黨建與業務有機融合,同頻共振,抓黨建促業務,以業務成果檢驗黨建效果。協會黨委基于便利工作和活動的原則,將基層黨支部由4個擴充為7個,實現組織和工作“雙覆蓋”。協會利用互聯網技術,把黨員群眾用智能終端聯系起來,構建管理教育、資訊宣傳、學習交流、黨群服務、答題積分等多功能平臺,讓黨建引領成為常態。
各黨支部每月一個主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緊扣實際、特色鮮明。比如第四黨支部,1月份,把責任擔當與開局起步作為主題;2月份,聚焦行業安全發展;3月份,“培植+服務”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雙動力;9月份,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
“我們的黨日活動主題鮮明,與實際工作結合尤為緊密,獲得的效果也極為顯著。”第四支部書記張紅東深有感觸地說。
馳而不息強化黨的建設,讓黨員的模范形象更加鮮明,支部的堡壘作用更加凸顯。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在黨建引領下,協會黨員在“化危為安”的崗位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黨員積極參加支部生活APP線上學習答題,正確率穩步攀升,學習效果日益凸顯,政治覺悟顯著提高。”黨委辦公室主任龐利萍通過聚焦十個方面的工作,細數一年來黨建取得的驕人成績:“化危為安映黨旗品牌”入選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品牌協會成長計劃”首批典型案例;黨委副書記、副秘書長馬欣妮同志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協會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的做法受到中央指導組的肯定;成功舉辦首屆會員單位黨務干部培訓班;首次對外輸出協會黨建工作經驗……
“黨建工作要突出政治建設,確保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在協會的貫徹執行,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委書記路念明深刻指出。
圍繞監管,提供專業支撐
協會引導專家胸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大局,牢固樹立“紅線意識”,立足“兩個根本”,配合政府監管部門為化工企業提供專家指導服務。
“專家指導服務多點開花,品牌效應持續放大。”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一部主任介紹說,一年來,實施應急管理部專家指導服務項目檢查企業1098家、地方政府服務項目檢查企業1748家。
緊盯行業痛點難點問題,完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指南,成立11個高危細分領域工作專班,錄制完成硝酸銨、硝化、光氣、氟化、有機硅、多晶硅、苯乙烯、丁二烯、重氮化、過氧化氫等13門高危細分領域培訓課,讓不同領域的企業獲得專業化的指導服務。
精準幫扶、專業服務,是協會服務地方政府的兩大亮點。幫扶烏蘭察布新材料產業開發區察右后旗產業園整治提升,推動土牧爾臺區塊內13家化工企業的17個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分3批退出園區,降低了精細化工領域的安全風險,推動園區風險等級達到C級。
立足服務,擴大品牌效應
協會提高政治站位,肩負起行業安全咨詢服務“國家隊”的責任,秉持“一切聚焦于不出事故”理念,不斷推進危化品企業安全診斷、安全生產水平量化評估、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培植與評審等服務品牌建設。
技術二部堅持“一企一策”,授人以漁,為企業開展了安全診斷、風險評估、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生產標準化培植等8個專項服務,通過查現場、審資料、問人員等多種方式,深入剖析企業,“對癥”制定安全解決方案。為中國中化六大化工板塊24家企業提供安全風險評估服務,通過多專業協同、大面積排查、全方位指導,收到了良好效果,探索出服務集團類企業新經驗。
協會根據發展需要,創新常駐服務管理模式,按照服務區域和市場需求成立三個咨詢部,通過優化資源、發揮各自優勢,激發了咨詢服務領域更大生機和活力,使得專家常駐服務成為地方政府加強安全監管的得力助手。
東營項目部在企業開展N+1診斷加培訓服務,通過診斷找出企業安全管理薄弱點,深入現場分析隱患產生的原因,宣講標準規范要求;編制了《隱患排查治理圖冊》《風險管控指導手冊》《環氧乙烷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并以此為基礎,對200余家企業的400余名專業人員開展7期專題培訓,得到了企業普遍認可。
咨詢三部根據園區資源稟賦、目標市場、環保容量等因素引導化工園區明確發展定位,合理布局,實施差異化發展,避免化工園區出現“小、散、亂”、同質化嚴重、安全監管難的不利局面。“有理想才有動力,有信念才能堅持。在協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為我國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貢獻力量。”咨詢三部主任岳遠林信心滿滿。
注重規范,構建標準體系
建立以基礎標準、管理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其他標準為主要框架的國標、行標、團標一體化的化學品安全標準體系,中化協孜孜以求。
針對化工行業安全標準不能滿足需要的客觀現實,中化協把“為行業立標”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組織各方面力量,編制了《化工過程本質安全化評估指南》《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內訓師技能評定規范》《安全儀表功能(SIF)安全完整性等級(SIF)驗證導則》等行業團體標準27個,為企業更好實施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南針”,為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安全護欄”。
2023年,協會對全國安全標準化委員會化學品安全分標委歸口管理的92項國標、行標進行優化、審查、報批、立項和評估;組織70次標準宣貫解讀,培訓34萬人次,積極為行業答疑解惑;參與應急管理部有關安全生產、執法、事故案例等方面政策法規編寫;受應急管理部委托,解答109項網民政策法規問詢。協會編制的《GB 30871-2022<危險化學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規范>應用問答》一書,獲2023年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圖書二等獎。法規標準信息平臺收錄9132項法規標準,滿足了企業查詢需要。
“構建以強制性標準為主體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到2025年底實現強制性標準占比達90%。”談及下步工作目標,法規標準部主任馮建柱如是說。
錨定品質,打造一流平臺
協會教育培訓板塊以為化工行業精準服務為導向,以強化內部管理為抓手,以提高服務項目標準和質量為目標,努力打造國內化工安全教育培訓第一平臺。
“圍繞應急管理部重點工作和企業安全管理提升需求,我們自主開發特殊作業安全、崗位人員技能、法規標準解讀等各類課程體系7個共215門,線上培訓平臺學員達40萬名。”教培中心主任王震在匯報中介紹了踐行“四個服務”的各種舉措:建立了應急管理部重點工作解讀、重點縣企業專題培訓、高危細分領域培訓和化工產業轉移安全專項培訓22個專欄43個專題;發力“五懂五會五能”,為22家企業提供培訓,助力企業提升崗位操作人員應知應會能力;借助“內訓師”“HAZOP主席培養”項目品牌優勢,培育“化工企業安全經理人培訓”和“班組亦安”培訓平臺項目,優化平臺功能和豐富平臺資源,完成化工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試等題庫的開發,舉辦“化危為安”線上講堂94期,培訓150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70多個,培訓學員3500余名;拓展HAZOP主席、SIS功能安全工程師認證工作,助力企業解決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疑點、難點,提升企業從業人員安全綜合素養。
強化管理,提升競爭能力
協會學習運用系統化管理理念,從崗位職責、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入手,提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水平,全面加強內部治理機制建設。
在項目管理上,定期開展指標分析和過程跟蹤監管,優化了流程、提升了效率、控制了成本。在財務管理上,完善核算流程、嚴格票據審核、加強內控審計,使用“石化商旅”平臺提高了效率。在會員服務與管理上,全年走訪會員單位200余家,發展新會員100家,為會員單位贈閱化工安全圖書、安全月警句掛圖,發送安全信息,及時向會員單位報告行業信息和秘書處工作。在專家考核管理上,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對100多個項目的204名專家開展考評打分,專家擴容1518人,培訓專家1.36萬人次。在融媒體管理上,微信公眾號粉絲數突破40萬人,年增長率歷年最高;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過萬文章117篇,同比增長12.8%;視頻號作品數量和點擊量雙突破;在《中國應急管理報》《中國化工報》等媒體刊發協會專家專業文章82篇;在頭條、知乎號等新媒體賬號編發協會稿件847篇。在知識產權管理上,加強科技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完成6項專利申請登記,實現“從0到1”的突破。對近十年來各類隱患排查項目數據整理入庫,完善了硝化、光氣、氟化等8個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指南相關技術內容,為多家精細化工企業開展全流程自動化改造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通過述職評議,協會各部門進一步明確了任務目標和努力方向,增強了攻堅克難、爭先創優的決心和信心。在協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體協會人團結一心,拼搏進取,必將在建設世界一流行業協會的新征程上,譜寫新的華章、鑄就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