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福特公司的一臺電機突然出了毛病,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各方人士檢查了三個月,竟然束手無策,于是請來了德國專家斯坦門茨。他經過研究和計算,用粉筆在電機上劃了一條線,說:“打開電機,把劃線處線圈減去16圈。”照辦以后,故障消除,生產也立刻恢復了。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美元。”人們驚呆了——劃一條線竟要這么高的價!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
“知識就是財富”這個道理誰都懂,然而懂不代表會執行、會活用。筆者認為,即便在現今,這條價值1萬美元的粉筆線,對大部分企業發展都有著啟迪意義——重視知識,用技術武裝自己。
隨著行業和產業的細分,如今不少企業因為資金、管理方面的原因,買的是引進的生產設備、用的是外包的作業系統,安全運作時并無問題。但因為缺少對設備、系統精通的技術人員,一旦設備、系統損壞,就會陷入無人能解決的境地。請教設備商、系統商的技術人員雖然可以解決問題,卻要花上一筆不少的費用。再者,設備和系統如同企業經營的“命脈”,請教外來的技術人員等于是放棄經營的主動權,處處需要受制于他人的力量,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既然企業要持續發展,就不能被他人“牽著鼻子走”。在關鍵環節一定要有企業自己的技術團隊做支撐。有了自己的技術團隊,即便出了問題也不用向他人求救,省時省力還省錢。同時,長遠來看,自己的技術團隊能夠保證企業技術的連貫性、先進性和保密性,容易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脫穎而出。不太重要的環節可以使用外包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不過仍然要不斷積累自己的技術人員。畢竟,現在不重要的環節,不代表將來不重要,只有具備了更多的先進知識,做足了準備工作,企業才能在變化的市場中不斷前進和壯大。
聯系到石化行業,也有買引進生產設備、用外包作業系統的情況存在,比如不少地市公司的加油卡輔助系統就是委托第三方開發和維護的。在這些環節,我們應該抓緊用技術武裝自己,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培養,盡快掌握這些外來設備、系統的精髓,牢牢把握住經營的主動權。
(謝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