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業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石化裝備企業一定要想辦法做出特色。通過實施智能制造規劃、升級企業制造裝備、提升企業互聯網化、優化智能制造發展環境等工作,提高行業和企業的智能制造水平,這是實現石化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在10月22日于江蘇靖江閉幕的2016年江蘇省石化裝備行業協會年會上,智能制造被寄予厚望。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年會上,行業專家不約而同地把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視為實現江蘇石化裝備產業升級的關鍵。
中國化工機械動力技術協會理事長孫騰良指出:“石化裝備行業要圍繞石化和化工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煉油、天然氣、油氣管網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節能減排這些重點行業進行補短板和做優增量。其中的做優增量就要提高這些行業裝備的智能制造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提高智能化水平著力突破高端石化產品成套關鍵技術。”
“今年江蘇省經信委將打造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區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到2020年全省兩化融合指數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8,要建成1000個智能車間。”江蘇省石化裝備行業協會會長楊輝章介紹說。“石化裝備企業一方面要優化資產、資本、技術等資源配置,尋求資產重組或并購重組的機會,創造條件上市;另一方面還要堅持科技創新戰略,使裝備制造業走向智能制造,用高新產品拓展海外市場。”楊輝章建議。
為了提高石化裝備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江蘇省已采取了多項舉措。據該省經信委裝備工業處處長申高青介紹,目前江蘇省正在做《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和《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兩個計劃,著力創建示范智能車間。另外,他們還擬定了幾個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框架,比如部省合作簽訂《關于共同推進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省政府與德國工業4.0主管機構開展國際合作等,這些計劃的實施都將提高江蘇省裝備企業智能制造的水平。申高青同時指出,江蘇未來推進智能制造的工作重點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實施智能制造規劃,二是推進企業制造裝備升級,三是提升企業互聯網化,四是優化智能制造發展環境。
據了解,江蘇省已經在裝備制造加工過程中使用智能制造設備的企業有昆山華恒、焊研威達、遠景數控等。大明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健表示,大明重工為了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已分別從日本、德國、意大利、韓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引進了多臺高精度、大型化、多功能復合加工設備,為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提供高端的深加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