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使用的化工原料大多屬于危險化學品,有些企業生產的中間體或產品也屬于危險化學品,因此化工企業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安全生產特點, 極易發生火災、爆炸、急性中毒、化學灼傷等安全生產事故。因此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減少事故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應該做好以 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以制度管人、辦事。制定《應急管理制度》、《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領導值班帶班制度》,對應急組織機構建立、預案分級、職責分工、應急響應及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修訂等方面工作進行規范。
二、建立健全應急組織機構。成立以總經理(或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副總經理任副組長的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保應急管理及救援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在化工生產企業中,除建立《綜合應急預案》外,分別編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預 案》、《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洪汛災害專項應急預案》、《地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等專項預案,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救援預案體系。
四、預案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根據事件的危害程度及各部門、分廠應急處置能力,將事件分為四個級別。其中Ⅰ級(重特大事件)、Ⅱ級(較大事件)預案 作為公司級預案,Ⅰ級響應公司進入全面應急狀態,Ⅱ級響應公司安全、生產、后勤、分廠等部門啟動程序,組織搶險救援。Ⅲ級事件(一般事件)、Ⅳ級事件(較 小事件)作為部門、分廠級應急預案。
五、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有效調配的應急支援,實現分工合作,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可成立通信聯絡、監測救護、搶險搶修、消防、治安后勤等應急專業隊。
六、充分做好應急物資保障。除正常儲備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滅火器、氯氣捕消器、防化服等應急物資外,可在重要崗位配置事故柜、在重要生產裝置區配備 應急柜。在事故柜內放置空氣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等防護器材,在應急柜內放置應急工具及防化服、防毒面具等,目的就是要做到在崗位、在現場隨時能獲取 應急裝備、器材。
七、注重應急培訓。每年印發年度安全培訓計劃,每半年安排1次防毒器材使用培訓、滅火器使用培訓及應急救援預案培訓。通過不斷的培訓,確保一線員工會用空呼等防護器材,全員會使用滅火器,并對應急預案有充分的了解。
八、注重應急演練。建議公司級應急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分廠級演練每三個月至少一次,班組演練每月至少一次。
九、建議開展開展事故預想活動。即每天由一個班出一道預想的事故題目、由下一個班回答發生此類事故應如何處置、再由下一個班作出點評,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能把員工日常見到的、想到的融合到事故預案、事故演練中去,有效提升了基層應急處置能力。
十、引入化工反事故演習機制。化工演練多以事后搶險救援為主,為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可推行反事故演習,提高生產運行人員緊急情況的分析、判斷和處理能力,避免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或防止事故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