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企業輸油站的一個進罐閥門的自動顯示系統出了問題,操作室桌面顯示器顯示的閥門是開著的,但實際上是關閉的。多虧了這個站的值班員工按時進行實地巡檢,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錯誤,并及時維修了閥門的傳輸系統,才避免了一次事故。這給了我們一個警示:生產裝置配置的自動化監控設施,在長時間使用后并非絕對安全可靠,切不可放松警惕。
企業的生產現場安裝的自動化操控和數據傳輸系統,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對安全生產發揮了監控警示作用。但過于依賴自動化操控設施,一旦出現問題而造成誤判,其后果不堪設想.。
生產裝置配置自動化操控設施僅是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技防手段,而不是目標,提示險兆并不代表規避和排除險兆。筆者認為,要保障企業長久安全,除了要確保生產裝置安全受控外,有兩種做法更值得推崇。
一要定期進行自動化設備運行狀態下的檢測調試和失效分析,摸透設備設施的“脾氣秉性”,精心維護自動化操控設施,該保養時一定要及時保養。針對某些自動化系統存在的缺陷,要及時進行科技改造,不斷提高安全技防的運行效果。
二要增強崗位員工責任意識。在提升崗位員工對自動化操控設施的監控能力的同時,切不可絕對相信“自動化”而心存僥幸,圖省事。就石油化工企業而言,現場操作看起來簡單,就是在室內敲敲計算機上的鍵盤,可這細微的動作中卻有著重大的責任,稍有不慎或誤判就會發生事故。因此,崗位員工務必要在依托自動化的基礎上,加大人工實地巡查力度,形成自動化監控與人工實地監控雙向配合的安防監控體系。
事故防范關鍵在一線。只要崗位員工切實做到盡職盡責,認真巡檢,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及時發現并排查隱患,就能避免因細節失察而滋生禍端。總之,如果缺乏一線員工的認真負責,再多的制度、再多的投入、再先進的自動化操控設施,也將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崔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