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的PX項目廠區(qū)發(fā)生閃燃事故,無疑給公眾原本脆弱的神經又上緊了一次“發(fā)條”。這次事故是在進行氫氣壓力測試時發(fā)生的,因焊縫開裂產生閃燃。火勢迅速得到控制,現(xiàn)場無人員傷亡,設備無重大損傷,無物料泄漏。
照此,這的確不能得出PX項目就不安全的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種測試過程,本身就是排除危險隱患的過程,為的是提高正式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然而,這種測試暴露出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深思,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公眾擔心PX項目不安全的重點所指。
“焊縫開裂”,成為事故的原因。那么此類項目的焊接標準有沒有問題?對焊接的操作要求與質量監(jiān)督是如何進行的?一測試就發(fā)現(xiàn)了焊縫不過關,還有多少隱患可能不為我們所發(fā)現(xiàn)?所以,窺斑見豹,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一些地方的PX項目遇公眾阻撓后,公眾對PX項目某種程度上的無知亦受到批判。在國外,有的PX項目與居民區(qū)僅一墻之隔,有的就建在城市市區(qū),在全世界運行數(shù)十年也未出過大的安全生產事故。即使在國內,PX項目出大事故的也未見聞。同時,PX項目與人們的吃穿住行都相關。這些道理在媒體普及中已逐漸為公眾所知。
然而,這就能成為公眾免除對PX項目安全性憂慮的理由嗎?顯然不完全能。至少,國內PX項目的透明度還遠遠沒達到要求。很多項目的上馬,公眾前期基本無從知曉。直到快要板上釘釘了,公眾才陡然得知,意見的表達往往就顯得過激。在這個意義上,項目越透明,越提前周知公眾,與公眾的溝通互動越充分,公眾就越會理解與支持這個項目。
然而,光有透明還不能完全打消公眾的顧慮。正如有人所言,并不擔心PX項目本身的安全性,而是擔心某些地方的人對安全要求的執(zhí)行力。簡言之,擔心的不是PX項目,而是搞PX項目的人。什么高標準嚴要求,一到某些人手里就都變形走樣,還有什么安全可言?且不說PX項目這種本身的確存在危險系數(shù)的東西,即使是安全系數(shù)相當高的項目,到了這些人手里,只怕都會出危險。
所以,讓PX項目更加透明、更加安全的實質,是項目的相關人拿什么讓公眾相信你,相信你有能力執(zhí)行好安全規(guī)程、標準,相信你有責任心去排除隱患。說白了,信任度低,PX項目再安全,公眾也不會相信它在本地落戶就不會出事;信任度高,公眾才會高枕無憂。
(華池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