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罐車。
在三二四醫院住院的李勤春,父親在照看他。
10月21日,重慶市江北區海爾路611號龍吟停車場內,從事汽車維修的唐某在進入一輛需要維修的罐車罐體內部后,再也沒有醒來。而在修車之前,他獲知這是一個空罐后才進入其中。事故發生后,大家陸續趕來施救,冒險進入罐體的李勤春和丁智會由于同樣吸入了大量氣體,先后昏迷被送醫院。而這些天,受傷的兩個人正因為醫藥費頭疼,死者的家屬則仍在尋找該罐車的所屬公司。
趕去修車再沒回來
10月29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三二四醫院,見到了仍在留院觀察的李勤春。今年28歲的他是唐某的員工,事發那天正在上班。“頭疼、胸悶。”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十天,李勤春的狀態依舊不是很好,鼻子插著輸氧管,說話沒有力氣,不停地咳嗽。
10月21日當天下午1點過,唐某和李勤春正在維修店內,準備將店里的廢鐵收拾一下全都賣掉。此時,一輛渝A牌照的罐車開到了修理店門前,司機希望唐某能幫他修一下罐車罐體左側的一道凹陷撞痕。
由于手頭上比較繁忙,唐某讓對方過兩天再來維修。而司機說他只請了兩天假,希望能盡快維修。李勤春回憶,看著對方不斷尋求幫忙,唐某決定將手頭工作完成后,再去維修。“我們問他罐子里有東西沒,他說沒有;問里面能不能進人,他說能。”李勤春說。
此時,罐車司機發現罐車水箱有些漏水,于是就把車開到一兩百米外修理水箱的維修店,準備先去修水箱。下午6點左右,唐某的工作完成后,獨自去往那家水箱維修店,對罐車罐體的受損情況進行維修, 設法讓罐體恢復原貌。
半個多小時后,唐某的修理店開飯,李勤春見老板沒回來,便一邊打電話,一邊去罐車那里找他。“我打了兩個電話,都是無人接聽。”李勤春見罐車旁也沒人,就從車頭與罐體之間的梯子爬到了罐體頂部,通過打開的蓋子,他發現唐某一動不動地趴在罐內,沒有任何聲音。
眾人營救結果兩人昏迷
“救命!快救人!”李勤春朝著修理店的方向大喊了幾聲,隨后就鉆進了罐內。“里面的氣味很刺鼻,呼吸很困難。”李勤春使勁搖了搖唐某,又喊了他幾聲,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正當李勤春準備以一己之力將唐某拉到罐外時,他漸漸沒有了意識,倒在了罐內。
好在李勤春進入罐體前大聲呼救,周圍的人們紛紛趕來幾個年輕人爬上罐體,忍受著刺鼻氣味,發現了里面倒下的李勤春和唐某。由于罐體入口十分狹小,只有身材瘦小的人才能進入,自告奮勇的丁智會戴上防塵口罩,決定進罐救人。
丁智會今年26歲,來自陜西榆林,到重慶還不到半年,從事維修車輛工作。“本打算月底會老家給朋友過生日,結果只能在醫院呆著了。”在長安醫院,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見到了同樣留院觀察的丁智會。對于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搭救他人的事情,他只是說因為太緊急,已經顧不得太多了。
大家找來繩子,綁在了丁智會的身上。進入罐內,防塵口罩根本沒用,丁智會努力憋氣,但還是吸了不少刺鼻的氣體。在令人窒息的環境下,他發現唐某已經沒有了呼吸,而李勤春還有微弱的氣息,于是決定先救李勤春。丁智會用另一根繩子綁在了李勤春的腰間,罐外的人們立即使力,成功將李勤春拉了出來。可就在此時,僅在罐內呆了一分多鐘的丁智會又倒了下去,大家又急忙拉繩,把丁智會救出。
救援完成但人已遇難
接連兩人昏迷,大家急忙開車將他們送往醫院,這也讓其他人都不敢再下去營救,只好撥打電話報警求助。與此同時,在場的人們仍然沒有放棄嘗試,他們找來鉤子拴在繩子上,試圖把唐某鉤上來,但沒有成功。
晚上7點過,江北區港城消防中隊的官兵趕到現場。一位身材瘦小的消防官兵戴上防毒面具進入罐內,在外面的協助下最終將唐某救了出來。隨后,唐某被送到紅十字會醫院進行搶救。晚上8點,經醫生診斷,唐某已經死亡。
回憶起當時聞到的氣味,包括李勤春和丁智會在內的現場人員都懷疑,可能是殘留的瀝青散發出的有毒氣體。由于濃度過高,導致三人陸續倒在罐內。
事故發生后,相關部門著手展開調查,唐某的家人也趕來處理后續事宜。據唐某的哥哥唐克兵介紹,弟弟今年30歲,有一個7歲的孩子,經營修理店已有三四年。來到龍吟停車場,記者發現那輛釀成悲劇的罐車依舊停在當時修水箱的地方。罐車的兩個前輪已經沒了氣,旁邊一位修理工說,可能是害怕罐車司機把車開跑了,有人就把氣給放了。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發現,這輛罐車的左側罐體上,有一道垂直的撞痕。靠近車頭的位置,還有用油漆寫的“瀝青30方”手寫字。車頭上的公司信息是“重慶宏放物流”。附近的人說,從10月21日來到該停車場后,這輛貨車就一直停在這里。
尋求賠償遇到難題
“物流公司好像派人送過幾千元的醫藥費,但后來就沒動靜了。”唐克兵說,目前李勤春和丁智會的治療費都已經用完,加上兩個人的家庭狀況都不算好,已經到了無錢醫治的地步。記者了解到,目前李勤春的治療費用已經用了1.8萬元,丁智會1.3萬元。
“等下我就要去看下小丁,給他送兩千元過去。”丁智會的老板劉國海說,丁智會是為了救人才受傷的,他希望這個勇敢的小伙子能夠得到事故相關方的賠償,也好早日康復。
“出了事之后,我們一直都不敢給家人說,怕他們擔心。”丁智會的妻子無奈地說,如今她只希望自己的老公能夠盡快恢復健康,早日出院。
“我現在只能看著他,只要他好就行。”李勤春的父親給兒子蓋了蓋被子,默默地說了一句。
唐克兵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協商的方式,與重慶宏放物流來處理賠償事宜。他認為,司機當時沒有告知唐某里面存在不明氣體,是否有危險,而罐體上也沒有危險警示標志,結果導致事故。不過,雙方的溝通并不順暢,唐克兵一直見不到司機本人,多次撥打物流公司的一位種姓工作人員,都是被掛斷。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試圖撥打種姓工作人員電話,了解司機是否找過唐某修車、是否告知罐體內部情況、是否可以進入罐體內部等情況,但對方稱去找相關部門后掛斷電話。隨后,記者上網搜索了一個該公司的聯系電話,接通后對方回復“打錯了”,隨后掛斷。 唐某的家人表示,如果溝通不暢將決定通過法律途徑來尋求解決。
律師說法:
司機與物流公司應擔責,唐某也存在一定過錯
重慶康渝律師事務所陳曄律師稱,該糾紛涉及到多個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責任問題,作為瀝青罐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物流公司,在明知瀝青氣體有可能對人身造成重大傷害隱患,卻沒有盡到合理的提醒注意的義務,則應該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駕駛員對此亦有重大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外,陳曄律師表示唐某對此情況的預見性不足,自身亦有過錯,可以減輕物流公司及駕駛員的責任。但唐某基于雇主身份,應對自己的雇員李勤春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對于義務幫助人丁智會受傷的責任,也應由唐某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