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費用來源
為了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加強安全生產費用管理,保障企業安全生產資金投入,維護企業、職工以及社會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決定,財政部、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制定了《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16號)。
《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第八條明確了危險化學品行業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采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準平均逐月提取:(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4%提取;(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第二十條明確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支出為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企業安全費用的使用范圍。
二、教育培訓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八條,從法律層面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令第80號)第七、九、十三、二十二、三十條分別對安全教育培訓計劃、人員范圍、時長、培訓內容、培訓檔案建立以及違反規定的要求。
三、當下安全教育培訓現狀
安全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的關鍵有效措施;企業對安全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往往關系著整個企業的安全發展。然而一些企業安全培訓流于表面、走過場、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成為企業安全管理的一大痛點。
2021年9月,新《安全生產法》正式施行,增加“安全生產培訓不到位”的違法行為處罰上限,對生產經營單位處由原來的“10萬以下”變為“20萬以下”,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由原來的“2萬元以下”變為“5萬元以下”的罰款,大大增加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同年11月,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安全生產培訓管理,應急管理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培訓“走過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開展為期一年的安全生產培訓“走過場”專項整治,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成果。筆者在企業檢查服務中發現仍然存在下面幾方面的問題。
1.培訓效果未見實效。部分企業主要負責人對教育培訓重視程度不夠,安全管理人員也不具備相應的培訓能力,導致制定出來的教育培訓計劃缺失針對性,培訓效果不好,企業員工素質和技能提升緩慢。
2.“工學矛盾”突出。企業一線員工多為“兩班倒”“三班倒”,工作強度大,空余時間少;生產廠區多為易燃易爆場所,嚴禁員工上班玩手機;一般正產生產企業很少拿出專門時間來搞培訓,許多教育培訓任務只能在下班后完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訓效果。
3.培訓成本高。企業生產種類多種多樣,員工崗位千差萬別,各崗位安全培訓需求不同,加之“工學矛盾”嚴重,缺乏系統化、專業化安全培訓體系,員工沒有時間、精力、能力研發匹配課程。一部分比較重視培訓的企業,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定期重金聘請專業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造成培訓成本高。
4.培訓檔案不完善。紙質類安全教育和培訓檔案記錄案頭工作量大、易丟失、管理困難,普遍存在培訓記錄保存少于三年、無法提供補學證明、培訓記錄不如實、試卷亂批亂涂、替考替學等問題,如果員工變動頻繁,培訓人員力量配備不足,將有成倍的工作量,很難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5.疫情影響線下培訓開展。部分地區疫情依然嚴峻復雜,疫情防控要求減少人員聚集,人員聚集導致疫情擴大的事件頻發,貿然將員工集中起來作安全教育培訓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使得線上培訓成為下一步發展趨勢。
四、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1.構建安全教育培訓長效提升機制。企業應加快構建安全培訓體系,包括課程資源、講師培養、員工提升、培訓效果評價等,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動安全教育培訓的數字化轉型,既有助于培訓檔案管理,又方便于監管部門檢查。
2.抓住企業關鍵少數的“牛鼻子”。圍繞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法定職責,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分析典型事故案例,促使其更加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時刻繃緊安全弦,認識到開展教育培訓的重要性。
3.加大教育培訓方面安全費用支出。充分利用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強化安全技能培訓、利用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帶動安全技能實操培訓和考試基地建設等方面爭取更多的經費、項目、政策支持,為企業加強安全技能人才培養搭建平臺。運用工傷預防費用相關政策,引導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工傷預防能力(安全生產)提升培訓。
4.保持安全生產考試常態化。建議政府部門執法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培訓主體責任,探索建立“逢查必考”制度;嚴格“三項崗位人員”考核,強化安全生產考試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考試點淘汰退出機制,實行動態化監管,促進考試機構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5.推動線上線下培訓相融合。建議相關部門公開遴選資質合法、信譽良好、服務優質的在線培訓平臺,鼓勵其參與到政府和企業主導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引導在線培訓平臺與物理培訓空間、實訓基地相銜接,推動線上理論培訓和線下實操培訓相融合,成為企業開展教育培訓的“智囊團”,幫助“0基礎”企業更好錘煉員工技能,實現企業安全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