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場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準相關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家安監總局、相關省市安監局、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以及一些安全設計研究院、高校、石化企業人士出席了會議,為的是進一步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
安全標準體系是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以及安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規范、規程等為主體,以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相結合,相互聯 系、相互制約、相互監督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依據,也是政府監管部門安全檢查的參考。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上至國務院、安監總局,下 至相關行業協會和科研院所,近一年來一直在持續推進安全標準的整合工作,這是因為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安全生產發展的需要。
推動標準精簡整合
據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總工程師程長進介紹,安全標準的整合工作源起于去年國務院下發的一份文件。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 改革方案》,部署改革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于同年8月 由國務院下發;國家標準委則根據《化工領域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評價原則》,完成了對665項強制性標準和72項制修訂計劃項目的分析評價工作,并于 2015年11月24日下發了《關于征求化工領域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處理意見的函》。
本次標準系統的改革,主要任務是把政府單一供給的現行標準體系,轉變為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政府 主導制定的標準由6類整合精簡為4類,分別是強制性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推薦性行業標準和推薦性地方標準;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分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 準。
“總體上是要對強制性標準進行整合精簡,但根據專業原則,屬于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或危險化工工藝相關標準,應保留標準強制屬性;涉及化學品分類、標簽、鑒定,危險化學品包裝、運輸、儲存、危險源辨識管理等方面標準,保留強制性。”程長進說。
到了2016年,安全生產行業標準整合被正式納入國家安監總局的工作計劃,一系列文件陸續出臺。
3月10日,安監總局出臺《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方案》,要求通過廢止一批、轉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訂一批、保留一批強制性標準,構 建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內容科學的新型安全生產強制性標準體系;4月22日,安監總局出臺《2016年安全生產行業標準計劃項目》,其中與危險化學品管理 與技術相關的制修訂標準共有6項;5月20日,安監總局又出臺了《安全生產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要求重點解決現有安全生產推薦性標準交叉、矛盾 和滯后老化等突出問題,為推動推薦性標準向職責范圍內的公益類標準過渡奠定基礎。
“5月26日的研討會對納入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化學品分標委歸口管理的16項已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15項已計劃的強制性國家標 準、35項已發布的強制性行業標準、10項已計劃的強制性行業標準等進行了充分的研討。”程長進告訴記者,依據標準整合精簡方案,每位專家從制定標準的必 要性、目的、適用范圍、技術內容等方面,對標準逐項進行了技術評估,分別提出了保留、修訂、整合、轉化、廢止等建議。
重疊矛盾弄暈企業
政府文件不斷出臺,在業內的專業人士看來,那是因為行業的安全標準已經到了不得不整合的時候了。
“石油化工行業要執行的安全標準有近2000項,涉及防火防爆、泄漏檢測、儲運安全、靜電雷電、作業安全、變更管理等方方面面。”中國石化青島 安工院高級工程師于風清向記者表示,這些標準來源復雜,有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化學品分標委的,也有來自中國石化聯合會的,還有來自質監總局、公 安部的,難免出現交叉重疊、矛盾沖突的情況。
獨山子石化煉化生產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韓文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我國石化行業的安全標準數量不少,但成套性、系統性差,顯得支離破 碎。而且,這些標準政出多門,各相關領域一直以來處于專業條塊分割狀態,缺乏統一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未能形成完善的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化體系,導致我 國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協調性較差。
據了解,我國石化領域安全標準的起草單位一般由專門的科研單位構成,另外還包括一些大學,以及很少一部分協會和企業。比如,《缺氧危險作業安全 規程》由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起草,《危險化學品儲罐區作業安全通則》由江蘇省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與江蘇省科瑞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起草。
韓文輝說:“由于標準出自多個行業或部門,加之編寫過程中相互協調、支持和銜接等方面存在不暢,導致多個標準雷同重復、要求不一致、內容不全、缺少詳細的解釋和相互銜接等問題,從而使得標準的指導性降低。”
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經理葛安卡認為,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交叉重復、相互矛盾等問題既造成企業執行標準困難,也造成政府部門執法尺度不一。因此,必須開展強制性標準的整合精簡工作。
“長期以來,管理層和各級標準化組織把標準數量的增長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和衡量業績的準則,求量不求質,造成了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脫節、標準質量低、適用性差等一系列后續問題。”于風清分析道。
對此,于風清認為,由于標準制定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可通過充分調研決定申請標準是否為社會所需;通過后續的審查來保證標準的質量問題,如果發 現制定單位有應付心態,求量不求質,則給予懲罰。同時,需要借鑒美國經驗,一方面,建立自愿性標準體系;另一方面,在以安監總局為中心的安全監察體系中, 需要對標準法規適用性進行客觀調查,并保證獨立性。
據介紹,美國民間行業協會組織制定標準過程中,各利益方(包括企業)共同參與。“這相當于自己為自己服務,就不會出現不負責任、不求質量等問題。”于風清說。
標準老化削弱指導性
與此同時,標準制修訂工作緩慢,部分標準老化、內容過時,也是標準化工作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的一大原因。
據介紹,標委會確定推薦立項的國家標準要過一年甚至兩年才能列入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安全標準通過分標委審查之后要過一兩年才能發布。
于風清建議縮短標準的制修訂周期。“國外標準平均修訂周期在5年以下, 如《噴漆和噴室標準》(NFPA 33)修訂周期平均3.2年, 《浸涂工藝過程標準》(NFPA 34)4.6年, 《關于烘爐和加熱爐的設計、設置及裝備的標準》(NFPA 86)修訂周期平均3.5年。最短的標準修訂周期甚至僅為一年,如美國《聯邦法典》第29卷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每年修訂一次。”于風清說。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的標準一年可以做幾次修訂,而我們的標準規定至少5年一次修訂,就這樣許多標準沒有根據要求及時修訂。”韓文 輝介紹說,如GB17681-1999《易燃易爆罐區安全監控預警系統驗收技術要求》已17年沒修訂,GB15603-1995《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 則》已超過20年沒修訂,SH3047-1993《石油化工企業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范》也已經23年沒修訂了。
韓文輝還表示,目前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標準缺少統一的整體框架結構,如未按類別、行業、部門等進行定期的分類統計和匯總,不便于定期進行查找、檢查、整合,難以進行相互監督檢查及評審,同時也就缺少了統一的日常監管、維護、更新和改進。
“如果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重視安全的企業可能投入很多,不重視安全工作的企業可能投入很少,這樣生產成本的差距就很大,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競 爭。而且有的標準在編制時吸取了一些事故教訓,相關企業如果按照標準要求去做,就可以防止事故發生。就是說,安全標準確實可以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于風 清說。
“所有的重特大事故都存在本質上、設計上的缺陷,而如何避免這些缺陷,在國內或國外的標準規范上幾乎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韓文輝表示,“因此,科學合理地整合安全標準,對標準指導性作用的發揮意義重大。”
程長進向記者介紹說,根據整合進程,今年底將由國家標準委和安監總局發布需要廢止、轉化、整合、修訂的安全生產強制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據此編制新的強制性標準制修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