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2日凌晨2時40分輸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并隨雨水涵道入海。雨水涵道和輸油管道搶修作業現場相繼發生爆炸,已是10時30分左右。在這7個多小時內,除了關閉輸油管道、搶修有關線路,企業有沒有按規定及時上報?相關部門有沒有啟動疏散或者提醒沿線居民的程序?相關責任方有沒有第一時間通知海事部門可能導致的污染危險?涉事企業的危機管理方案對風險的評估是否與發展相符……這些問題,無疑都需要相關責任方認真調查、據實回答。
據初步調查,這起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是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對輸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露,泄露后的應急處置不當,未按規定采取設置警戒區封閉道路,通知疏散人員等預防性措施。可以說,只要調查清楚了這15問,將可以有效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
是啊,只要查清楚了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事故的發生,特別是查清楚了不警戒、不封路、不疏散群眾的原因,就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至少不會造成如此眾多的人員傷亡。正如楊棟梁所要求的,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油氣管道城市管網等為重點的生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專項整治,調查組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和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強現場勘察、技術鑒定、調查取證、綜合分析和專家論證等各項具體工作,加快事故調查處理,徹底查清事故直接原因和管理問題,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及時公開事故調查報告,給社會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一個真誠負責的交代。
當然,這起事故暴露出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為了經濟發展,為了GDP,很多地區盲目上項目,盲目求發展,招商引資成了招商引“禍”、為了項目不要安全,導致了事故的頻發。
所以,在事故發生后,應全面深入查找事故發生的直接、間接和根本原因,進行源頭治理,而不能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所要求的:各地區、各部門、各類企業都要堅持安全生產高標準、嚴要求,招商引資、上項目要嚴把安全生產關,加大安全生產指標考核權重,實行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一票否決”。責任重于泰山。要抓緊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黨政一把手必須親力親為、親自動手抓。要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人命關天,面對因事故而消逝的生命,我們需要在沉痛中反思,但更需要化悲痛為力量、用教訓作武器,回答好事故調查組組長楊棟梁的15問,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王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