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近期發生的“8·12”等多起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火災、爆炸事故,均屬過程安全事故。這些事故發生在危化品生產、使用和處置等過程,但都是由于操作處置不當而引起。因此,加強過程安全管理是化工行業和企業的必修課。
石油化工行業是風險相對較高的行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和產品,所采用的工藝流程以及配套的裝備、電氣儀表和控制系統相對復雜,如操作控制不當,易發生偏差異常而引發惡性事故。從事故數據統計分析來看,石油化工行業事故發生起數和傷亡人數遠低于交通運輸業、煤礦和非煤采礦業等行業,但由于石化行業安全事故“動靜”比較大,還可能導致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及次生環境污染,媒體、民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國內外頻繁發生的惡性事故,加重了公眾對化工行業的負面認識,并對行業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過程安全管理是隨著流程工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與常見的職業安全管理體系、應急處理體系不同,過程安全管理專注于與化學品有關的過程、流程管控,防止產生如火災爆炸、有毒化學品泄漏等事故。持續推進過程安全管理,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行業形象,推動行業發展。
為了控制由危化品泄漏引致的火災爆炸和傷亡危害,各國政府紛紛制定法規,如英國《重大事故危險控制法》、美國《高度危險化學品過程安全管理》標準、歐盟的賽維索指令等。一些重要的跨國化工企業如杜邦等認識到過程安全的重要性,也提出自己的管理體系框架。
近年來,國家安監總局和國內石化企業也越來越關注過程安全管理,先后建立了《石油天然氣加工工藝危害管理》(1997)、《化工企業工藝安全管理實施導則》(2010)等多個過程安全管理的標準規范,2014年底又發布《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實施導則》征求意見稿,由推薦標準改為強制標準,管理要素由12個增加到14個。
化工企業應按照《導則》要求,汲取事故教訓,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業界的最佳實踐,建立和持續改進過程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對化學品整個流程中各個活動、過程的管理,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工藝設施的安全度,保持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和改善行業形象。安全監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應監督和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過程安全管理體系,探索中介機構和企業自主審核機制,并與其他安全管理體系標準銜接,減少和避免過程事故的發生,持續改善化工企業和整個行業的安全管理績效。
作者: 東岳集團安全設備總監 趙將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