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通過積極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來帶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從而準備在回應公眾關切、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方面邁出新的步伐。這無疑是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執行5年后的又一次的強調和加強,這次對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工作專列一章,說明安全生產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性,也透視出我們安全生產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關切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筆者認為,加大安全生產信息公開是對人民群眾安全生產權利的重要回歸。
1、加大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可以督促事故調查處理實事求是,提高社會監督效果。我國安全生產形勢雖總體穩定好轉,但形勢依舊嚴峻,在安全生產領域嚴重事故時有發生,這些事故給家庭造成災難,給公眾帶來恐慌,給社會穩定埋下隱患。對于較大以上事故,一般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如果社會公眾沒能充分了解、參與事故調查全過程,就會造成對于事故發生、救援、處理過程的不同猜測,借助高速的信息時代,難免產生較多負面影響。因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減少公眾猜測空間,不但督促政府事故調查的實事求是,尊重科學,更有助于事故處理公開公正、公平正義,還能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參與事故調查的自覺性、有序性,從而提高社會監督的實效。
2、加大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可以保障公眾的安全生產知情權,提升全社會的應急減災能力。安全生產工作關系國計民生,這項工作的展開不能政府部門一家唱“獨角戲”,必須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安全生產中來,主動認識生產中的危險危害,提升趨利避害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提高安全生產的宣傳帶動作用,群策群力、親身實踐,才能真正認識安全生產,懂得安全生產,致力安全生產。從而能預知面臨的危險,明白應急處置的方法,有效幫助其他相關人員一起脫離危險,減少事故傷害和損失。
3、加大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可以把安全信息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強化預防災難的能力。安全生產事故具有較大的突發性、偶然性和事故可能多樣性等特點,事故的預警、預防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影響了事故預警預防的做大。但是,不能因為多次預警不準確就削弱預警的重要性,應以各級安全生產科學院所為依托,在其有效的科研創造基礎上,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較先進的氣象預報等,允許其多次不準確甚至失敗,逐步建立較完善的安全生產事故預警體系和事故防御體系。安全生產不僅是個體的要求和愿望,更是全社會的共同期望,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安全生產信息費用應由政府買單,人民群眾可以完全免費共享。人民群眾很容易得到安全生產信息才能有效參與,否則,普通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將大打折扣。當然,對于個性化安全信息服務,也可以區別對待。
總之,安全生產信息要充分公開,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獲得事故真相,關切事故救援,了解事故可能,掌握事故避險的要求,還應滿足事故自救互救,全面提高事故預防能力的要求。這些原來就是人民群眾應有的權利,必須回歸。
(評論員丁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