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7點多,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石大科技1000立方米液化烴球罐在倒罐作業過程中發生泄漏,引發火災爆炸。兩名消防員受輕傷,已被送往醫院救治。現場群眾無人員傷亡。事發地附近空氣的非甲烷總烴超標一倍以上,2公里內的工廠工人和村民被疏散。目前,火情已被控制,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
事發 五公里外有震感
目擊者張先生說,事發當時他開車沿著沿海路行駛,突然在西側冒出火光,明火沖天,有十幾米高,“當時是7點多,空氣中彌漫著臭雞蛋的味道”。
在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附近上班的陳先生回憶,當時發生火災的就是石大科技廠內的一個液化烴球罐。“當時發生了一次爆炸,‘轟’的一聲,大火就著起來了。”陳先生事發后一直在現場圍觀,作為一名同樣從事化工行業的工人,他認為這種燃燒對自己沒有危害。上午9點多,火勢進一步擴大。另外三個液化烴球罐發生了連續爆炸。“當時就像地震了一樣,地面真的震動了。”記者從現場視頻看到,由于再次爆炸,火勢迅速擴大,覆蓋的面積超過了1000平米。據齊魯晚報官方微博報道,在事發地約5公里以外,市民仍然能夠感到震感。
救援 兩名消防員受傷
7月16日7:38分,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化烴球罐起火。日照消防調集9個消防中隊,23輛消防車、138名消防官兵到場全力撲救。同時,市內7個企業消防隊、青島市消防支隊已增援。有兩名參與滅火救援的消防員受輕傷,已送往醫院救治。
截至16日下午1點15分,火勢已被控制。現場群眾無人員傷亡。據媒體報道,16日8點20分左右,本已基本撲滅的大火復燃。截至記者截稿時,仍未收到已撲滅的消息。
影響 空氣污染數據短暫超標
16日下午,日照環保局發布微博消息稱,石大科技火災事件后,市環保部門立即組織應急監測人員趕赴現場,共監測數據11組。數據顯示,下風向敏感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等常規監測數據達標;非甲烷總烴11時至12時10分數據超標1至2.5倍,自14時20分達標。由于本次事件中,非甲烷總烴超標倍數較小,持續時間短,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較小。
在事發地附近上班的王先生說,上午9點多,單位組織員工集體疏散到6公里以外。他看到附近2公里內的工廠工人和村民被疏散。日照鋼鐵公司已經緊急停產,全員撤離到安全區域。
背景 倆月前曾檢查出重大安全隱患
據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官網的公開資料顯示,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校辦企業,致力于煉油、化工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公司主要生產汽油、柴油、液化氣等。據齊魯晚報報道,該工廠已經停工一年半了。
據大眾網(山東省外宣網站)今年5月份報道,日照市質監局特檢分院收到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送來的一面錦旗,該企業以此感謝特檢分院為其成功解除一起重大安全隱患。日照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人員在對該企業一臺1000立方液化石油氣球形儲罐進行定期檢驗時,發現該球罐球殼板母材表面存在一處裂紋,并幫助企業將隱患解除。廠區內共有14臺1000立方以上的液化石油氣儲罐。一旦發生泄漏,液化石油氣將會變成大量氣體滯留在空氣中,形成大面積危險區域,如遇明火,極易引起爆炸,爆炸的威力大、破壞性強。
鏈接:是什么引爆了日照1000立方米液態烴球罐?
“天氣熱,造成罐內壓力過高,造成超壓;罐體有隙縫,液化石油氣就會泄露;遇到火源,可能是煙頭,可能是靜電,也可能是電纜老化,甚至是打雷閃電都會引燃液化石油氣,造成爆炸。”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長期從事石油液化產品儲運設備生產和研究的專家謝戰坤認為,這幾種情況都可能是日照液態烴球罐爆炸事故的原因。濟南市石油化工壓力容器研制企業宏達科技公司副總經理付資兌則提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罐體的檢修過程也有產生爆炸的可能性。”他表示,長年累月使用后,罐體容易變薄,甚至產生隙縫。對付這種隙縫的方法之一,用電焊將隙縫補上。具體方法就是將氮氣充入罐體,將液化石油氣導入另一罐體,但液化石油氣很難排凈,遇到電焊,也有可能發生爆炸。
根據日照市公安消防支隊官微的消息,7月16日7時38分,日照石大科技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態烴球罐發生起火爆炸。科技日報記者聯系到在現場的日照市民王先生。他表示:爆炸發生時,自己距離爆炸發生的日照嵐山虎山潘家村石大科技公司并不遠,聽到爆炸聲,立即趕了過去,“熊熊的大火燃燒著,煙塵飄到老遠,接著又發生了幾次爆炸,就像好萊塢大片里的鏡頭,太可怕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照日報記者告訴本報記者,上午他到辦公室后聽到了解情況的同事說,“我以前去看過,有些球罐有裂紋,再加上最近天氣悶熱,可能導致了爆炸事故的發生”。這個表述與山東化學化工學會的秘書長劉寶勝的觀點類似。后者告訴記者,“液化石油氣泄露,遇到明火就要爆炸,這是常識”。
付資兌表示,正常使用液態烴球罐的企業一般面臨著三重監管:第一,靠企業自身完備的監管體系自我監督;第二,安監局負責罐體的使用、操作、關鍵零部件設備檢查等監管;第三,質監局負責罐體使用企業每年的“體檢”,并出具“體檢報告”。但層層監管并沒有消除石大科技液態烴球罐的隱患。
早在5月18日,大眾日報官網大眾網日照頻道便發布消息稱,“近日,日照市質監局特檢分院收到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送來的一面錦旗,該企業以此感謝特檢分院為其成功解除一起重大安全隱患。日照質監局特種設備檢驗人員在對該企業一臺1000立方液化石油氣球形儲罐進行定期檢驗時,發現該球罐球殼板母材表面存在一處裂紋,并幫助企業將隱患解除”。據當地的媒體透露,該工廠已經停工一年半。
該企業液化石油氣儲存區共有14臺1000立方以上的液化石油氣儲罐,液化石油氣的總儲存量為15000立方。劉寶勝表示,液化石油氣發生泄露非常危險,“一旦發生泄漏,會形成大面積危險區域,如遇明火,極易引起爆炸,爆炸速度會達到2000—30000m/s,火焰溫度可達2000攝氏度。根據當時風向,爆炸產生的濃煙會往虎山方向飄散。爆炸所在區嵐山區虎山鎮黨委在上午已下達通知,距離石大科技方圓五公里內的居民需全部撤離。專家舉例道,一臺1000立方球形儲罐的完全爆炸當量,相當于2000—5000噸烈性TNT炸藥。
液化石油氣爆炸會對環境造成何種影響?付資兌表示,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中提取的,含有丁烯、丙烯、丁烷和丙烷等多種成分。為強化嗅覺辨識,還加入強烈的氣味劑乙硫醇。這意味著成分不純,即使完全燃燒也會產生硫等有害物質,更何況是爆炸,是不充分的燃燒。同時,爆炸燃燒所產生的熱量也是周邊環境所難以承受的。
日照市環境監測站接到應急監測指令后,立即組織環保人員攜帶應急儀器、裝備赴現場開展應急監察、監測。在下風向3個敏感點開展特征污染物非甲烷總烴和空氣常規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的應急監測。監測結果表明,下風向敏感點非甲烷總烴超標,超標倍數在1—2.5倍之間。其他指標不超標。日照市環保局稱,液化烴燃燒產物主要為二氧化碳和水。燃燒不充分條件下產生少量非甲烷烴和碳、一氧化碳等。目前,環保人員正在進行跟蹤監測,污染物濃度正在逐漸降低。
記者采訪的這位日照日報記者表示,爆炸發生的上午,日照天氣并不炎熱。當日下午,爆炸所在區域開始降雨。日照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已經趕到著火現場,將根據情況實施人工降雨。原本的濃煙和刺鼻的味道已經得到了緩解。目前火勢已被控制。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3名參與滅火救援的消防官兵受輕傷,送往醫院救治,現場群眾無人員傷亡。
接受科技日報采訪的專家建議,對設事企業來說,了解引起液化氣罐區火災的形成原因并掌握預防的方法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這樣就更能及時有效地把液化氣引起的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科技日報)